随机宏基因组测序数据质量控制和去宿主的分析流程和常见问题
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2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北京;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北京;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5
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2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北京;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北京;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5
3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构建了中国蚕豆特异种质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解析了蚕豆基因组进化特征、群体遗传结构与重要性状分子基础,发掘了蚕豆种质特异短翼瓣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为蚕豆适应性分
2025年3月14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李瑞芬研究员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在植物学顶级期刊《Nature Plants》(中科院1区,IF5Year=17.1)发表了题为“HordeumI genome unlocks adaptive evol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品质和适应性对全球农业至关重要。作为异源多倍体作物,棉花的基因组非常复杂,包含多个亚基因组,这给基因组组装和解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往的棉花基因组组装存在着连续性和完整性不足的问题,很多基因组区域的序列信息缺失,这严重制约了对棉花
周雍进研究员周雍进,博士,长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微生物学研究组组长,张大煜优秀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019)、国家引进人才青年项目入选者(201
作物野生近缘种(CWRs)对于作物改良具有重要价值。在这些物种中,大麦I基因组物种对碱性和盐胁迫表现出卓越的耐受性。然而,关于I基因组的基因组信息和适应性进化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近日,姜雨教授团队在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SVs)准确分型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最新成果以《SVLearn: a dual-reference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enables accu
在真核细胞中,大约两米长的基因组DNA被巧妙地分层包装,形成了从染色体区室到拓扑相关结构域再到染色质环的多层次高阶染色质结构,以适应微小的细胞核。CTCF(CCCTC结合因子)与粘连蛋白通过“环挤出”的方式在细胞间期形成多层次的高维染色质结构,在基因表达调控、
植物根系充当着从周围土壤中招募各种微生物的枢纽。这些微生物定殖于根系的表面和内部,连同它们的微生物基因组,统称为根系微生物组,对影响宿主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日,贵州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资源育种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研究团队联合攻关,成功组装贵州自主无性系茶树品种“黔茶1号”的全基因组信息。这一重要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上在线发表。
2024年12月9日,在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河南农业大学以其卓越的科研成果再次成为全场焦点。会上,河南农业大学荣获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以及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等众多奖项。本组报道通过对郭天财教授和获奖
全球基因组生物多样性网络(GGBN)是一个国际性的合作网络,旨在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基因组数据的共享与利用。GGBN目前拥有114个成员组织,包括博物馆、大学、研究机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等。这些成员组织通过GGBN平台共享其生物标本和基因组数据,以支持全球的生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血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通过整合 102.8 万欧洲个体的遗传数据,揭示了 2103 个与血压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 113 个为全新发现。该研究突破传统 G
2025年02月26日,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叶文秀研究员和郭立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uper pangenome ofVitisempowers identifi
实验室将以宏基因组/微生物组方法开发(图1)为立足点,重点关注三代测序和微生物单细胞等新技术,解析人体基因组、菌群与食品营养三者的互作关系(图2),为综合利用功能食品和肠道菌群提升人类健康而努力,并打造中国特色的科学传播体系(图3)。
T2T genome, pan-genome analysis, and heat stress response genes in Rhododendron species
2月26日,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叶文秀研究员和郭立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在线发表了一项题为《Super pangenome of Vitis empowers identifi
珠江水产研究所鳢遗传育种研究组赵建研究员团队在此前的研究中,对180尾斑鳢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成功构建了包含6352个SNP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对体重与性别性状进行了QTL定位(Liu et al., 2021, Aquaculture)。随后,研究团队对5
● 通讯作者:翟齐啸(zhaiqixiao@jiangnan.edu.cn),陈连民(lianminchen@njmu.edu.cn),孔祥清(kongxq@njmu.edu.cn)
好家伙!2025年1月20日,国际顶尖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真核生物合成染色体!这标志着人类在"创造生命"的道路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